5家企業入選!台灣CDP水安全管理評比突破歷年紀錄

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於2月3日發布企業水資源安全問卷結果。台灣本次受評且公布成績的25家企業中,雖無人入選「A級名單(A list)」的頂尖評等,但包含台塑集團、遠東新世紀在內的五家企業獲列「A- list」之中 ,打下歷年最佳成績。

自2000年成立、且由國際法人投資機構所發起的國際非營利組織碳揭露計畫(CDP),每年皆會邀請企業揭露其餘氣候變遷、水資源、森林上的管理作為。在鼓勵國家、城市、企業針對各項議題進行揭露並管理之際,也能從另一方面更使投資人能確保投資的有效性及環境風險掌握能力。

相較於2018年台灣沒有企業獲得CDP水安全問卷領導等級的評價,2019年的表現可說是非常亮眼。其中,台塑集團在此年度的表現最為奪目,共4家獲得A-,另1家為遠東新世紀。獲得到B/B-管理等級的共有15家,科技業就占了三分之二,其餘的包括金融業、紡織業與鋼鐵業。獲得到認知與揭露等級的5家企業,也都是屬於科技業。

(圖片來源:台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諮詢顧問 陳耀德博士)

近四年臺灣企業得分比較

臺灣企業至今共有9家企業獲得到領導等級A-的成績,分別是中鋼公司(2016、2017),台積電、群創光電、聯華電子(2017),台塑工業、台塑石化、台灣化纖、南亞塑膠、遠東新世紀(2019)。除中鋼公司獲得過兩次以外,其餘都是一次。B等級的家數在2017年增加最多,其後每年增加1家。等級B-在近兩年的家數維持於4家不變,C至D-的企業數則每年在5家以下。


(圖片來源:台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諮詢顧問 陳耀德博士)

依據CDP官網之公開資料顯示,臺灣企業2019年共有80家受邀填報水安全問卷。其中有提交問卷的為71家(包含有計分與未計分),尚有9家沒有受評(包含未提交、未回覆或其他)。臺灣企業受邀家數在2015年以前都維持在10家以下,2017年則開始明顯逐年增加。在提交率上,2010年的25%為最低,直至2014年以前的提交率都維持在80%以下。首次突破80%的提交率是出現在2015年的88%,其後2016年有達到85%的提交率。2017下降至63%後,與氣候變遷問卷有一樣趨勢,於2018年2019年連續升高至76%與89%。2019年的問卷提交率雖比2015年多1.3%,但2019年的受邀家數與提交家數都是2015年的10倍


(圖片來源:台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諮詢顧問 陳耀德博士)

臺灣水風險評估的資訊缺口

在CDP水問卷以及GRI 303指引中,有提到許多可採用的工具圖集來進行水風險評估。而這些工具大都採用世界銀行、世界糧食組織或是聯合國等國際大型資料庫所開發出來,可能欠缺臺灣的本土數據或是直接採用中國大陸的數據。因此若企業在尚未了解其細節就直接採用的狀況下,可能造成評估結果產生偏差,而誤導公司的決策方向。以下的案例就是這些工具的使用限制,以及臺灣企業在揭露水相關風險資訊上可能遇到的問題。

2019年臺灣企業在CDP水安全問卷上的得分結果顯示,傳統產業在領導等級的表現最佳。但在問卷的透明揭露上,卻沒有一家獲得A-的企業有選擇公開資訊。反倒是在其餘獲得B以下的20家企業中,有15家企業選擇公開問卷,比率為75%。在CDP的評分機制中,公開問卷是獲得A的要件之一。以近年的成績表現來看,或許即將有機會見到臺灣入選在CDP水安全A List的企業出現。

從2020年的水安全問卷來看,仍然是強調公司整體的水風險管理。包括從最高層的治理,到營運衝擊與策略、風險鑑別與評估、設施層級的量化數據、定量目標與定性標的等項目,關連與權衡題組則是刪除。企業透過問卷的填答過程,是否已經意識到營運旺季可能正好遇到缺水危機?哪些營運據點未來可能會遭受嚴重的澇旱衝擊?為了讓公司未來的布局能避開氣候變遷帶來的水風險,進而在CDP、DJSI以及相關評比中能展現領導作法,就必須仰賴一個準確且系統化的評估工具。針對各個廠區的水資源管理,配合不同尺度的推估資料進行最佳化調整與動態修正。搭配客製化模式與視覺化界面呈現,讓公司在水風險的決策過程中,避免因資訊不足或錯誤而產生誤判情形。